什么是“增长黑客”?概念是什么?希望可以得到详解!
套用现在的一些热点词,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或者说是以数据/工程师的方式去驱动用户/产品的增长
什么是增长黑客?
这本书是由范冰写的,里边有很多奇巧的商战打法,而且也可以看出来增长黑客的性格,嬉皮笑脸的精神。
增长黑客的意思是什么?
指的是一群以市场化商品为方向,以专业的数字技术手段去营销的人,主要是收集用户数据产品使用数据。
一篇文章了解什么是增长黑客
英文原文:3 Nearly Free Growth Hacks人们在看到增长黑客(Growth hacking)这个术语时,往往认为它可以神奇地免费营销任何产品或公司。我曾写过一篇《什么是增长黑客?》的文章,以解释有效、高效市场营销和增长黑客的区别,但人们似乎还是没有理解。在我告诉你三种基本不用花钱却又强大无比的市场营销手段之前,让我先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不用《三个免费市场营销建议》做标题。增长黑客不是免费市场营销几个月前,我在一个初创公司加速器中发表演讲,这个加速器里的人想要了解增长黑客们所使用的全部免费营销手段。我不得不让他们失望,要知道我在小学六年级时就学到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便你可以免费吃午餐,也有人必须为午餐和服务买单,所以根本没有所谓的免费午餐。上传营销也是如此。通常来说,当有人说道免费时,他们指的是内容营销、公共关系或社交媒体。我明白预算总是有限,但好内容不会凭空产生(我写一篇博客文章平均需要四个半小时)。公共关系需要时间和研究,社交媒体也不例外。因此,虽然我很遗憾地告诉你没有所谓的免费市场营销,不过你要采用增长黑客的手段也不用太多预算。好啦,现在我们取得一致了,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花很少钱来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三个近乎免费的增长黑客手段在你投入精力到搜索引擎优化上之前,用竞价点击广告来测试赢利能力实话实说,搜索引擎优化(SEO)很花钱。而且搜索引擎优化也很花时间,需要研究搜索量、创建内容、打造回链,而且还涉及到各种技术元素如网站打开速度、JavaScript 渲染阻塞等。当你在对搜索引擎优化做关键词研究时,你的主要指标是下意识性、搜索量和竞争程度。你对赢利能力一无所知。我不是唯一一个将时间浪费在搜索引擎优化上但没有赚钱的人。有效地利用一个登录页和一小笔预算来做竞价点击广告对于找到值得关注的关键词帮助很大。自从谷歌从谷歌分析中移除关键词推荐数据后,这一点就变得重要起来。用来测试的预算多少取决于你所处的行业,但花一点钱总比浪费几个月时间要好。用 Facebook 广告来做市场研究Facebook 广告提供了一些非常强大的精准广告选项,比如针对工作场所、从电子邮箱列表中定制受众、 *** 号码名单、应用 ID 和网站访客以及相似受众。相似受众名单是根据之前广告买家定制受众的数据生成的,这可能是所有付费渠道中最强大的工具了,不过要怎么才能近乎免费地利用这一功能呢,请听我慢慢道来。我所说的 *** 是利用 Facebook 提供的这一强大精准广告功能来挖掘数据和研究自己的目标市场。我为起步者俱乐部(Starters Club)撰写了一篇和这一策略有关的博客文章,也接受过采访,下面让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在 Facebook 强大的编辑器里,我们要先创建一个新广告活动、新广告集和新广告,但我们不用运行它,只是用于研究。由于 Facebook 提供的所有精准广告数据都发生在广告集层面,因此让我们去广告集中试验吧。这个例子中,我想要找到同时喜欢泰勒斯威夫特 (Taylor Swift) 和凯蒂佩里 (Katy Perry) 的粉丝,并按性别进行分类比较。首先,我将泰勒斯威夫特作为兴趣输入。我可以看到这个兴趣大概可以覆盖 2000 万人。接下来,我将精准广告投放的人群性别变为男。这时广告的覆盖人群大约为 680 万人。我将性别变成女,这时结果显示美国有 1300 万 13 岁以上的女性会被此次广告所覆盖。那还有 20 万人哪去了呢?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有人没有表明自己的性别或者单纯是系统四舍五入了。我不大确定,但我已经知道女性对泰勒斯威夫特的兴趣要比男性大得多。如果我在研究哪位女性艺人可以为某个针对男性的品牌代言,这就是个有用的洞见。现在让我们再对凯蒂佩里做同样的事,她可以覆盖 2300 万人。要查看同时对泰勒斯威夫特和凯蒂佩里感兴趣的人,只需同时选择这两个兴趣,结果是有 2800 万人在广告覆盖范围之内。由于 2000 万人加 2300 万人是 4300 万人,我就知道了同时喜欢泰勒斯威夫特和凯蒂佩里的人有 1300 万。这个过程也可能会很花时间,而且这个 *** 也远谈不上是完美的市场研究,但它是个很好的验证手段和侦查方式。你受到的唯一限制就是 Facebook 提供的精准广告选项以及让选项生效的规则。Twitter 上针对特定用户的精准广告社交广告及其有效,但 Twitter 提供针对特定用户名发布广告的功能。在我解释如何做之前,让我告诉你为什么这不是一般的花钱获得结果类的建议。你可以针对 Twitter 上任何用户名发布广告!比如,如果你只有 50 美元的预算在 Twitter 上做广告,以宣传一部首次在美国播出的知名电视剧,你可以针对对动画或这部电视剧感兴趣的人发布广告,最后你很可能获得 30 次到 60 次网站点击以及一定程度的用户参与。但我们说的是增长黑客!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你应该先做些研究,找到在谈论动漫方面更具影响力的 50 个 Twitter 用户(Klout 等类似网站让这一过程变得相当简单)。你的目标是让这 50 个人与他们的粉丝分享你的内容。如果一切无误,这 50 个 Twitter 用户中会有一些人对你发布的内容感兴趣。如果你针对的人对你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你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因此,你应该好好规划。
增长黑客如何驱动真正的增长
想要成为牛逼的电脑大神,请好好学习,多思考多问。
电脑问题不懂可以找驱动人生的驱动哥了解下。
希望能帮到您,也祝你越来越厉害。
什么是增长黑客
“增长黑客”这一概念近年来兴起于美国互联网创业圈,最早是由互联网创业者SeanEllis提出。增长黑客是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的市场推广角色。他们能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难以企及的高度通盘考虑影响产品发展的因素,提出基于产品本身的改造和开发策略,以切实的依据、低廉的成本、可控的风险来达成用户增长、活跃度上升、收入额增加等商业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用“技术”来让产品获得有效增长
如何评价范冰新书《增长黑客》
非常同意范冰说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Growth Hacker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产品,它是拯救不了一个烂产品的。”
微信读书上订阅的书怎么看?
笔者从自身体验出发,对微信读书进行了使用分析,探讨了微信读书的现状并展望了它的未来发展。
刚刚看了一下,我使用微信读书已经1270天了,而阅读时长却只有145个小时,如果以每天阅读1小时来计算的话,我的使用率才11%。
我自认为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是大块头的文学名著,还是晦涩的经管投资书都可以静下心来从头到尾慢慢看完,尤其爱看名人传记,算下来年平均阅读不少于50本书。
在我看来,读书不是生活的调味料,而是必需品,因为书中有太多的答案,关于生老病死,关于爱恨离合,关于世俗的一切的一切疑问,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以前互联网还不够发达,想看书只能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市里的新华书店买,或者跟同学借。后来当当网、亚马逊、京东等网上书城的出现,让买书变得方便快捷,网站的推荐和排行榜还能让我遇见一些好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移动阅读App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读书变成了一件随时随地都可以的事情。
然而,在初期使用移动阅读App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App上的书更多是 *** 小说,如玄幻、修仙之类的,很少找到符合我口味的书,所以我在安装之后又快速地卸载掉了,还是以购买纸质书阅读为主。
直到2015年,微信读书的出现,改变了我对移动阅读App的初印象,它的定位与其他App完全不同,我在上面找到了很多关于互联网和人文方面的书,并且可以免费阅读。加上在使用体验上也不错,阅读时长还可以兑换书币再买书,我成了微信读书的忠实用户。
但是在使用了近三个月之后,我发现很多想看的书,微信读书上还是没有,看完想看的书之后,就很少会打开微信读书了。再加上自己面对电脑屏幕工作一天之后,眼睛非常疲惫,也不愿打开手机来看书了。
就这样,我成了微信读书的一个沉默用户,偶尔在阅读其他信息的时候看到别人推荐的书,会打开微信读书来搜一搜有没有这本书。
直到今年我开始学习产品经理岗位相关的知识,我又恢复为了微信读书的活跃用户。现在的微信读书与几年前变化很多,内容上更加丰富,增加了漫画,功能体验也更多样,可以听书了,还推出新的付费服务——无限卡。
使用无限卡,可以免费阅读所有的书籍和漫画等所有内容,触发了用户的“啊哈时刻”。而想看书又没有无限卡的时候,也不必着急,微信读书提供了很多 *** 可以免费获得无限卡,这就是本文“薅羊毛”说法的由来。
一、产品介绍
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阅读应用,宣传语是“让阅读不再孤独”,站在了很多人“读书一件私密的事”固有认知的对立面,然而这却恰好阐释了微信读书的产品定位——“社交+阅读”,有效地向用户传达了产品的价值和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看看微信里的女神最近在读什么书,也增进了一份了解,不是吗?
基于“社交+阅读”的定位,微信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简洁干净的阅读界面,标记、划线和写想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定制个性化专属阅读风格;
平台推荐书籍,还有好友正在阅读的书籍,帮助用户发现好书;
在阅读中可以发布自己的想法,可以被好友和同样看这本书的人看到,可以赞同和评论和转发等;
阅读时长统计,时长兑换书币;阅读时长排行榜,与好友比拼,可以收获成就感。
二、用户特征分析
2.1 性别
男性用户占比64%,远远超过女性用户36%的占比。
笔者认为这与微信读书上多经济管理、职场励志、玄幻奇幻等男性热衷的内容有关系;
2.2 年龄
在35岁以下的用户超过90%,其中24岁及以下占27%,25岁到30岁人群占比最多,达到38.8%。
笔者认为这与微信读书定位“社交+阅读”有关系,一方面社交阅读的模式吸引好奇心强的年轻人愿意尝试,另一方面微信读书内容上覆盖了漫画、 *** 小说、出版书、公众号,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阅读需求,尤其大量的优质出版书,可以吸引大量需要自我提升的职场年轻人。
2.3 地区
微信读书用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经济发达地区。
笔者认为,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阅读本质上属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良好的物质条件可以支持这方面的建设;
另外,人们在这方面追求和投入的意识也会更加强烈,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支付费用。
三、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民群众对文化和娱乐的需求日益旺盛。数字阅读作为互联网内容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振兴文化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双风口下,爆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根据比达数据中心(对比易观、艾瑞的数据,只有比达的2018年数据不是预估的)的分析数据,2018年我国移动阅读市场达到了169.3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220亿元。
微信读书作为移动阅读的行业新锐,开创了读书社交体系,在提供极致用户体验的同时,精准推荐好书,基于社交化运营,很快成为了移动阅读市场的黑马。
数据显示,从2015年8月微信上线到2018年9月,短短三年时间,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810万,增速非常迅猛。
进入2018年下半年,免费阅读模式陆续兴起,来势汹汹,凭借免费正版内容,辅以用户激励,快速吸引流量。
数据显示,2019年4月,MAU(月活跃用户规模)超过300万,主打免费的阅读App已经超过12个,而MAU超过1000万的阅读App中,免费阅读占比超过5成。
面对这样的异军突起,微信读书的日子并不好过。
数据显示,进入2019年,微信读书的月度独立设备数达到1079万的顶峰,然后一路负增长,现在已经回落到一年前810万的数量。
而观察头部的掌阅、 *** 阅读月度独立设备数,稳重有增,并未受到很大的影响。当然,微信读书用户流失的原因不仅有来自免费阅读模式的冲击,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2018年9月推出无限卡后四个月里获取了大量用户,然而这批用户在四个月之后逐渐流失,可能是这些用户把平台上感兴趣的内容阅读完毕又找不到喜欢阅读的内容,索性放弃了使用;也可能是用户在赠送的无限卡到期后,对平台里获取无限卡的活动又没有兴趣,最终放弃了使用;也可能是因为微信社交渠道吸引的用户,没有被培养起阅读的习惯,热情过了之后,始乱终弃;
除了免费阅读抢占用户的冲击,短视频等其他娱乐App也在分散着用户的注意力,相比阅读,短视频可以带来更丰富更强烈的感官 *** ,获取也轻松得多;
无限卡推出之后,使用无限卡可以免费阅读全场书籍,书币的价值被大打折扣,用户通过看书时长兑换书币的动力就会下降。同时微信设置需要分享才能兑换书币(老司机告诉你,其实不用分享也可以兑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之前靠看书时长兑换书币再购买书阅读这批用户的使用路径。加上获取无限卡也需要邀请、分享等操作,一旦无限卡到期,用户便离开了。
四、产品分析
在《增长黑客》一书中,作者强调“好产品是增长的根本”,并提出了产品的“啊哈时刻”概念。
所谓“啊哈时刻”,就是产品使用户眼前一亮的时刻,是用户真正发现产品核心价值——产品为何存在,他们为何需要它以及他们能从中得到什么的时刻。就这个时候,用户认识到这个产品对他们来说为什么不可或缺,正是这个时刻下的体验是早期用户转变成产品的超级用户和宣传大使。
可见对于一款产品而言,有没有“啊哈时刻”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继续使用。下面就以笔者自身的使用体验,找出微信读书里的“啊哈时刻”。
从微信读书的功能结构图来看,微信读书与其他同类App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把“书城”放在首页的底部tab上,而是在首页“发现”tab的顶部放置了“书城”入口。
换句话说,在微信读书里面“书城”为“发现”做出了让步。那么“发现”有那么重要吗,它实现了承载了哪些产品功能,它又是否提供了微信读书的“啊哈时刻”呢?
4.1 发现
微信读书的发现页与很多App不同,它既没有采用微信那种简洁的类目聚合方式,也没有像其他社交类App那样加入内容瀑布流,而是采用了卡片式设计,把展示的内容做成了一张张卡片,用户可以左右滑动切换,给人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
从用户心理出发,进入发现页的用户,除了想进入一个明确的功能入口(搜索与书城)之外,其余都是没有明确目标的浏览。
当用户无目的的浏览内容时,产品需要满足用户的从众、好奇、推崇权威、求新、求异等心理。
体现在产品设计方面,即:
从众:提供相关好友的推荐、大多数人的推荐(排行);
好奇:提供当下热门;
推崇权威:提供编辑推荐;
求新:提供最新内容;
求异:提供用户未曾接触过的内容。
微信读书发现页面提供的内容种类超过10种,涵盖了“推荐”、“好友在读”、“读书排行榜”、“话题讨论”、“免费听书”、“组队抽奖”等等。
从内容数量上统计,只有“好友在读”会出现10次以上,其他只有一次。这里面很多类目都不可能只用几个字的文案来展示就够了,比如“推荐”类目下,要让用户看到推荐的书籍,有利于用户决策,再比如“好友在读”,书的信息也要一并呈现给用户,多样化的内容决定了微信读书在发现页的设计上不会是简洁的类目列表。所以,微信读书使用了这种“卡片+内容”的展示方式。
但是微信读书发现页面这样的设计有没有什么缺点呢?回到用户进入发现页的心理,笔者认为:
对推荐算法要求较高,能够精准把握用户的读书兴趣是关键,如果推荐的书籍与用户兴趣差别较大,用户将不会点击浏览;
卡片滑动对查找内容不够友好,如果用户是有目标的查找,比如要看“读书排行榜”或者参加“话题讨论”,需要滑很多次才能找到,效率非常低;
“好友在读”的内容并不可控,一方面是好友之间的读书兴趣不同,不能产生推荐效果。另一方面,在笔者使用过程中发现,只是翻几页的书,对这本书可能不感兴趣,也会出现在“好友在读”中,可见“好友在读”并没有态度。
当然了,并不能说发现是一个失败的设计。结合微信读书的“社交+阅读”的定位,发现其实是很成功的设计。
在笔者的使用过程中,微信读书推荐的书绝大部分都符合笔者的口味,已经对它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偶尔也会被“好友在读”的内容触发“啊哈时刻”:
一种情况是:当我看到感兴趣的好友在读某一本书的时候,对好友在读的书也产生了兴趣,点击去了解,最后可能会加入书架进行阅读;
另一种情况是:发现自己刚刚在读的书,一会功夫之后,好友也开始在阅读,达到了推荐给好友的效果,不禁有种成就感,想看一下好友的阅读进度。
但是更多时候笔者对好友在读的书并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好友在读”在笔者这里更多的是一种信息共享,而非发现好书。
4.2 书城
微信读书的书城页面,与同类App的不同之处是并没有明显的“男生”“女生”“出版”分类导航,而是大字体的“小说”“听书”“漫画”这样的体裁入口。
点击进入“小说”里,排行榜里才有“男生”、“女生”区分,分类中也增加了“男生小说”、“女生小说”分类。
对比书城页面与“小说”子页面,笔者发现“小说”子页面其实是书城页面一个并不纯粹的模仿者。
从排版上看,两者都是采用了类目+内容的方式;在内容展示设计上,类目文案字体大,内容文案字体小,加上大量留白,达到了简洁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
排行榜与分类依然采用了圆角矩形卡片的设计方式,与“发现”页卡片呼应,遵循了设计一致性原则。
从内容上看,书城页面排行榜有“小说”排行榜,小说页面排行榜则细化成了“男生”“女生”“完结”“连载”;而书城页面分类则包含了所有小说页面的分类;
令笔者比较纳闷的是,“当代文学”中包含了诗歌、散文等并不是小说体裁的书,也被划入了小说大类,有失严谨。怎么看“小说”页面都像是缩小版本的书城页面。
为什么微信读书会在书城页面顶部,这么重要的位置,放了“小说”“听书”“漫画”三个分类,为三种内容形式单独开辟入口,并为它们设计了与书城页面高度一致的页面呢?
笔者认为:
微信读书诞生之初在内容建设上定位高端,主要是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吸引了大量高质量的拥趸。随着用户量的增长,用户的内容需求呈现多样化,小说、漫画等阅读起来相对轻松,带有一定娱乐效果的文体,逐渐成为了主流;
这么做一方面迎合了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的用户。但是微信读书却忘记了老用户们的感受,伤害了自己在老用户们心中留下的印象;
听书已经成为了数字阅读及知识经济重要的内容分发渠道,各大阅读App都跟进了这一趋势。用户在长时间使用手机阅读容易眼睛疲惫,提供听书选项,是很好的补充。
再看书城页面,笔者发现以前版本中比较靠前的“免费”“赠一得一”“限时特价”几个优惠分类,已经被放倒了页面的底部。
点击进入这几个分类的内容页面后,也没有详细分类方便筛选和查找,只能从头一直往下滑动,一条一条过滤,体验糟糕。
笔者认为,微信读书免费书籍权重逐渐被降低与微信读书推出无限卡,有很大的关系:在用户不容易得到免费书籍的情况下,会选择阅读更多付费书籍,从而产生对无限卡的依赖,一旦无限卡到期,用户只能购买或者参加平台的分享活动获得。
但是,这样的做法无疑会造成一部分喜欢免费书籍的用户流失。
4.3 阅读页面
一个阅读App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去留,因为用户花在这个页面的时间是最长的。
笔者在2015年开始使用微信读书时,就被微信读书的阅读页面触发了“啊哈时刻”,因为彼时在使用微信读书阅读时,划线、做批注功能甩市面上所有电子书阅读App一条街。
在遇到喜欢的文字忍不住想要分享给朋友时,微信提供的书签 *** 工具,可以选择风格、字体等生成一张精美的图片,又能甩市面上所有电子书阅读App十条街。
时间到了2019年,市面上主流的阅读App在阅读体验上都跟了上来,但微信读书的阅读体验依然有很多无法超越的地方。在阅读时,用户写下的想法都会被记录,其中不乏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书籍。
比如笔者在阅读的《欧·亨利短篇小说》(欧·亨利的小说以峰回路转的结尾闻名遐迩,名曰“欧·亨利式结尾”),有的时候搞不明白小说的结尾,看过其他人的想法后,马上幡然醒悟。这是微信读书定位“社交阅读”形成的壁垒。
当然微信读书阅读页面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体验:
(1)在阅读时打开阅读进度的时候,提供的“大约还需要多少时间”有的时候非常魔性,比如同样这本书上一页与下一页的时间估算相差非常大。可能微信读书是想通过告诉用户还需要多少时间看完这本书,来鼓励用户坚持阅读下去。但是不准确的信息却会让用户困惑,对产品产生不信任。
(2)从上图可以看出来,微信读书的阅读时操作设计简洁到只有icon,没有文字提示。虽然是避免了用户分心,但无疑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阻力,保持简洁优雅的代价是提高了用户的学习成本,新手用户只能挨个点点试试,才能找到需要的功能入口。没有耐心的用户可能会气愤地离开了,真是权衡的艺术啊!
(3)笔者在使用微信读书的时候,偶尔会遇到不同的书,显示字体大小不一致的情况,需要针对不同的书来回设置字体大小。虽然只是很小的点,我觉得是可以避免掉的,不过在笔者撰写本文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复现不出来了,可能已经优化了吧。
4.4 故事页
微信阅读在4.0版本把想法改为了故事,并把消息通知逐步放到了“我的”页面,使故事更加独立。
之一次浏览故事页面,笔者就被复杂的内容整懵了,心里默念“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根据官方一些资料以及笔者的观察,故事页面内容主要包含三类内容:
根据用户的书架与兴趣推荐书籍,把书籍的内容提取成文章,并在文章下方呈现评论点赞转发,一方面增加了高质量想法的曝光,另一方面方便用户快速了解这本书;
根据附近的人、好友在读、用户兴趣推荐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提高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
支持火锅小视频预览播放,帮助创作者曝光。
微信读书单独划分一个tab页面来做故事,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希望通过推荐引擎来吸引更多用户的注意。
但以笔者使用体验,目前的推荐并不精准,跟我的阅读兴趣偏差较大。并且多种内容类型混合排版,没有主次区分,看起来眼花缭乱,反而与其他页面显得格格不入。笔者极少使用。
五、用户漏斗模型分析
5.1 获客
获客渠道的分析
(1)微信读书作为国民级应用微信出品的阅读App,在2015年8月27日发布之后,得到了媒体的争相报道。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2015年8月的最后一周,“微信读书”的搜索指数出现了一个高峰。笔者也是从科技媒体新闻中了解到这一产品,然后开始下载使用的。笔者认为,这里面少不了公关的运用。
(2)微信读书号称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背靠微信“爸爸”,自然要利用好这个渠道。从早期的“赠一得一”,到现在的无限卡,微信读书在用户增长上玩了很多花样。
所谓“赠一得一”,是指赠送好友一本书后,彼此都会免费得到这本书。既然是赠送,用户自然会有选择地挑选高质量的书赠送给好友,而对接收人来说,接收一本好书,还能帮到朋友,是一件助人为乐的事。
而无限卡推出后,“赠一得一”活动的权重被下降了很多,一方面入口隐藏深了,另一方面值得赠送的好书已经寥寥无几。
(3)针对无限卡,微信推出了很多分享拉新活动,首推组队抽奖与好友点赞,也就是笔者所谓的“薅羊毛”。
组队抽奖活动每周一次,每次5个人,并且用户不同于往期才能组队成功,新用户越多。抽中终身无限卡的概率也会越大,但概率有多少不得而知。
组队成功,周六开奖,以笔者经验,一般会有3天或5天的无限卡奖励。组队抽奖把获取无限卡游戏化,利用用户碰运气的投机心理,却最少也会给予3天无限卡的奖励,不仅成为了获客的重要手段,也留下了想“薅羊毛”的用户。
(4)而好友点赞,通过每周高质量的书籍推送,调动用户的优越感,吸引用户的通过分享获得无限卡。
5.2 激活
微信读书新用户将获赠15天无限卡,并提示用户“全场好书免费畅读”,这一方面给予了用户最实际的福利,可以博得用户的好感;另一方面也是告诉了用户产品的商业模式,让用户对产品的玩法有所了解,等于是用送福利的方式做了用户引导。
而进入App后,通过发现页面的推荐与好友在读类目,竟然可以看到微信好友正在阅读的书籍,创造了其他阅读App所没有的“超预期”体验;
借此逐渐建立起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印象:原来用这个App可以看到微信好友在读的书,进而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看一看感兴趣的好友在读什么书。
总结来说,通过提供“福利”以及“超预期”“满足好奇心”的最短路径,让用户触发产品的“啊哈时刻”,完成激活。
5.3 留存
微信读书作为一个阅读类App,想留住用户,提供的书全至关重要。从笔者的使用来说,现在大部分想看的书都能在微信读书上找到,已经不再像几年前很匮乏的样子。说明微信读书一直在加强书籍内容的建设。
而从前面的书城分析可知,微信从起初的大部分书籍为出版书,逐步扩展出了“小说”、“听说”、“漫画”三个子书城,增加了内容的丰富度。
即便背靠阅文集团,可以方便拿到图书版权,在微信读书上也还是有很多书找不到。
以搜索《社会学的邀请》这本书为例,是“待上架”的状态,但是依然可以点击了解图书的信息,并且提供了“订阅上架通知”按钮点击可以订阅。这么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对产品的失望感,让用户对感兴趣的内容有期待,一旦想看的书上架了,用户可能就会回来阅读。
从“人找货”到“货找人”产品思维的转变,让“推荐”已成为现在App的标配,放到阅读App里自然也就成了“书找人”了,可是精确匹配书与用户并不容易。
在微信发现页有一个“为你推荐”的卡片,这个卡上有一行小字写着“基于你的阅读历史计算 · 每日更新”,这说明两件事:一是微信读书的推荐是个性化的,基于个人的历史数据;二是每日更新,将精准度的程度更大化。
以笔者的使用经历来看,“为你推荐”里既有已经加入书架的书,也有没有加入书架的书,大部分都符合笔者的读书品味。
基于“社交阅读”的产品定位,微信读书充分利用了社交关系来加强用户的留存。
读书排行榜的引入,让读书颇带有一些竞争的味道,对于一些喜欢争强好胜的用户,可以激励其坚持阅读。在每周的阅读排行榜卡片上,如果用户坚持阅读一本书,会出现“幸福就是专注一本好书”的文案,向用户传达的是一种基于情感上的认同,像一个朋友一样。当然也有用户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时长排行非常可笑。
想象一下当有人对你写下的话点赞或者评论,你是否想看看呢?就知道你想看!所以微信读书在每次点赞和评论都会发通知告诉用户。
再想象一下如果点赞的人特别多的话,你是否会有一点点成就感呢?拿笔者举例子吧,只是翻了几页《张居正》,偶尔写下了这句话,竟然招来13个点赞。
除了在内容丰富度上的努力和在利用社交关系的互动这些方式之外,微信读书中的“时长兑换书币(甚至有人做了挂来模拟人看书来赚时长,天呐!)”、“分享得无限卡”等给予用户奖励的方式也在努力加强用户留存。
但是正如开头的数据显示,微信读书最近并不好过,微信读书的用户量在无限卡推出的四个月之后,却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失,下滑到一年前,实在值得研究。
5.4 增加收入
微信读书以前增加收入的方式比较简单直接,提供书籍的免费试读,之后的章节则需要支付书币来购买,如果用户非常喜欢这本书,价格也合适的话,支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笔者就曾支付购买过几本。
但是自无限卡推出后,无限卡成了微信主推的收入模式,书币的价值被渐渐忽略。
以笔者为例,目前通过参加获取无限卡的活动,基本上可以维持每周5天左右的无限卡,不用考虑购买无限卡。但毕竟微信读书也是有商业产品,不赚钱肯定不行,微信读书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方式来增加收入呢,拭目以待。
六、用户评价
从七麦数据提供的App Store评分来看,微信读书的评分高达4.9,可以说微信读书在绝大部分用户的心中都是一款非常优质的阅读App。
当笔者查看微信读书的评分历史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2019年1月低开始,评分条数出现断崖式下跌,而评论条数却突然猛增,接近评分条数的一半。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笔者将2019年01月26日到02月06日的评论详情导出分析,发现了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1)在1月30日之后几天的评论中,每天的5星评论占比超过8成,某几天甚至超过9成;
(2)在1月30日之后几天的评论中,存在大量的垃圾评论,某些天可以达到1/3的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少评论被删除。
当笔者试图分析2019年1月底之后增加的大量评论究竟在讨论什么的时候,却发现在5星好评中,大部分只写了简单的“好用”、“好评”寥寥几个字,更有甚者只用了一个“大拇指”的表情,只好放弃。这些迹象让笔者非常怀疑微信读书是否有刷评论。
但是笔者还是不甘心,继续导出了微信读书最新5000条评论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相较于2019年1月底到2019年8月整体评分,最近微信读书的5星好评占比略有下降,从88.95%下降到了85.58%。
笔者还通过对1星到4星评论的进行关键词提取统计,也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卡、卡顿是反馈最多的问题。笔者在使用微信读书过程中偶尔也会遇到卡顿、无响应的问题,看来我不是一个人啊;
闪退1星评论中最多,(书)“少”4星评论中最多,书少尚可忍,闪退不能忍;
除了软件可用性的问题,也有人对频繁的分享、书币兑换、无限卡使用几个方面给了差评,看来很多人对无限卡的模式还没有完全接受。
七、总结
微信读书作为阅读行业的新产品,凭借开创的“社交阅读”体系与极致的用户体验,从2015年8月诞生到2018年底,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便实现了月活跃独立设备突破1000万,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移动阅读市场分得一杯羹,成绩令很多人羡慕。
然而,进入2019年,微信读书的用户量却开始快速下滑,这其中的原因,相信有“免费+广告”模式的冲击,也有“无限卡”商业模式带来的破坏性,但更多的就不得而知了。
未来,微信读书会怎么提高用户留存并增加收入,无限卡的羊毛还能薅多久,笔者作为微信读书的忠实用户与阅文集团的潜在投资者,也将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成长》
《当我们设计「发现页」时,我们想让用户逛什么?》 http://www.woshipm.com/pd/601925.html
《运营复盘|微信读书如何提升用户留存?》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242480
本文由 @子陆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