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入侵网站,黑客接单,网站入侵,联系黑客,全球最大黑客组织

黑客派博客-黑客干货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FinSpy”或“FinFisher”是什么?

 “FinSpy”或“FinFisher”是由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实验室发现的Flash新漏洞。

最近,Flash Player 插件又曝出了一个安全漏洞,而攻击者可以借此向目标 PC 植入恶意软件。糟糕的是,该漏洞影响 Linux、Mac、Chrome OS、Windows 全平台,而 Adobe 修复的速度并不快。该恶意软件由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实验室率先发现,其称之为“FinSpy”或“FinFisher”,因该 *** 通常被情报执法机构用于监视目的。

路透社报道称,卡巴斯基实验室在积极追击一个名叫“BlackOasis”的黑客组织。在连接到位于荷兰、瑞士、保加利亚的服务器之前,他们已经借助 Adobe Flash Player 漏洞,成功地向计算机植入安装了恶意软件。

据悉,BlackOasis 利用 FinSpy 向联合国官员和中东政客,以及地区新闻记者、活动分子、反对派博客发起了攻击。此外,英国、俄罗斯、非洲、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也有受害报道。

Adobe Systems 曾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其有意让漏洞百出的 Flash Player 插件在 2 年之内寿终正寝。

不过在 2020 年之前,大家仍易受到 FinSpy 之类的恶意软件攻击,所以 Adobe 还得最后努一把力,把漏洞修复的速度给提升上来。

黑客的宗旨是什么?

黑客没有宗旨,中国红客组织的就有:你是一位中国公民,你有一颗爱国的心, 你有对计算机的爱好并能吃苦, 所学到的知识要报答国家, 严禁破坏 国内个人 企业 *** 等违法活动。 一定要遵守纪律。 如果你以上几点都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以顺利通过考试,正式列入红客的队伍。

在这里我们将重温红客含义,作为红客,我们要求会员铭记以下几点:

1、我们的攻防技术不是用来炫耀的,这不是红客的作法!

2、我们的技术会向所有爱国的红客朋友们共享!

3、我们会不断地学习,并不断地研究新的攻击技术与防护 *** !

4、我们必须熟悉掌握C语言,并掌握任意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

5、我们必须是爱国的!

6、我们不但要懂得系统的常用漏洞的攻防之道,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挖掘系统的漏洞!

7、我们必须懂得如何使用Google,Baidu这两个非常好的学习工具!

8、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去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我们想得到,我们就能够做得到!没有我们进不去“房间”,只要“房间”内能够进得去空气,我们可以变成“空气”进入房间!

9、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去做人!——学技术先学做人!

红客谨记:

遇事而出,凡是与中国过不去的,我们就下山;凡是要损害中华民族利益的,我们将出动……

特此声明:我们不会对任何一个国家率先攻击,坚决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宗旨

什么是blog给我回答?

博客

1. blog(=部落格)=Weblog= *** 日志(=网志);

2. 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

博客(Blog),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注册, 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博客充分利用 *** 互动、更新即时的特点, 让你最快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 你可以发挥无限的表达力, 及时记录和发布个人的生活故事、闪现的灵感等;更可以文会友, 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关于博客

⒈什么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 *** 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 *** 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 *** 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方兴东建立的;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⒉博客与黑客的区别

博客一词的创始人方兴东先生对于博客与黑客的区别有这样一段论述:①博客与黑客一样,也是“知识工人”的一种类型(注:这里所说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区成员那样的生产性而非破坏性黑客)。黑客的力量与其说来自于他本人作为“知识个体户”的智力,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组织机制。而这种组织机制——开放性、自组织、自我优化,恰恰是由知识的充分共享——源代码的开放——来保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黑客与其说是指人,不如说是指一种全新的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交流方式。与黑客不一样的是,博客从一开始首先就是指一种 *** 交流方式——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 *** 交流方式,一种媒体形式——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换言之,仅从字面上讲,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个人,首先是指“我们”,其次才是指“我”——通过多链接的、“序曲——导言”式的 *** 日志,使“我”成为“我们”,并让更多的人汇入到“我们”中来的“我”。知识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的血缘。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里,借用邓恩的诗句来说,“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大地的一部分。单个的博客不是一个自足的点,而是一个知识 *** 上的节点。相对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显地表现出“节点”的性质来。②与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识门槛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类迅速成长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这个兴趣即可。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权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链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读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链接。因此,与传统媒体不一样,博客往往不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过已有或潜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链接,把注意力引向一个个“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过把读者引向读者自己,让读者逐渐成为作者。从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变成提供者。

⒊博客的产生的背景及历史简介

理解了博客与黑客的区别,也就明白了博客的核心其实就是超文本语言的再现。这种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犹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这是一种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与后人的注释两部分构成,但两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部分互为正文和注释。而且,注释也是多层次的,包括对注释的注释,对注释的注释的注释……《塔木德》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开放的文本而不是一本“只读文本”;原创者(立法者)与再创者(法律的解释者)只有先后之分,但在权威性上没有差别,从而也就没有严格的作者和读者的差别。正因为《塔木德》的所有读者(即所有的犹太居民)都参与了作品的创作(也就是修改和完善),使这样的一部法律在不断延伸的时间长河中不断优化、升级。

但如果仅凭这些就说《塔木德》的作者们是最早的博客,恐怕有点让人贻笑大方了。毕竟当时只知道什么叫“蜘蛛网”,呵呵。不过,它的理念是博客的理念没错。真正的互联网上最早的博客是谁,现在已无从考证了。不过,2000年,台湾阿坚发表的《网录:一种新内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博客的文章,该文发表于2000年1月7日。时隔不久,国内门户之首的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业界新闻中,报道了博客现象,题为《直播网站和日志网站在美国盛行》,作者署名“少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Blog现象已经引起多方注意。同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记得吧,它不仅以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剧灾难永载于史册,同时,它也直接推动了Blog的普及和发展,使Blog开始正式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这中间包括CNN、 *** 和BBC重量级的媒体网站,而更加传统的电视媒体的报道内容却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深入和全面。其实,互联网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并没有死,而是以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了,这就是Blog。其中最著名的几个Blog站点就是戴夫.温纳斯(Dave Winers)的Scripting News网站和Slashdot和Fark站点。这些站点一改以往的反世俗的态度,空前地在事件发生的之一时间就已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从目击者的亲笔描述到紧张的试图得到朋友和亲属状况的请求。其中最典型的是当数戴夫.温纳斯的Scripting News。这个原本主要是介绍技术界的一些动态的站点,在袭击发生的当时就担负起了传递最新消息的责任。整个9月11日早晨这里一直是获取之一手资料的更佳地点。仅9月11日当天,在Scripting News网站上,与“9.11事件”相关的消息有近100条,有从其他媒体上摘录的新闻和申明(布什定义这是一场恐怖主义战争),也有目击者的直接描述(两座塔都已经倒塌),还有在其他国家的人提供的当地的反应(驻日美军提高了戒备)和最新的照片。Scripting News甚至成为了传统站点的一些消息的来源,《 *** 》也报道了Scripting News作为互联网上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这场袭击的反应和关注。Winers事后第三天在网站上进行了一些解释:“在互联网上有更多的人能够描述一个故事。我们在得知新闻站点在突如其来的过度访问面前近乎瘫痪,并且也没有能够提供太多有价值的新闻。这时候,我们就立刻开始了在自己的站点上让更多的人贡献新闻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新闻。互联网没有死,事实上它才刚刚开始。”

和Scripting news相比,另一个blog的参与者则更加与其原来的“理念”相距甚远。以“这不是新闻,这是Fark”作为座右铭的“玩笑新闻”集散地Fark非常不情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来源,但是事实上他们却成为了典型,证明了有多少人希望在网上获取和提供新闻。在“9.11”事件后的一天内一共有157条相关的消息。而在之后网站编辑德鲁.科蒂斯(Drew Curtis)发表的一个声明更加说明了他们的矛盾心态:“首先,一半的道歉。在过去的几天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平滑地把我们从一个调侃新闻的站点转型成一个真正的新闻站点。我们从来就没有认为我们需要这么做,但是‘9.11’事件后所有新闻站点都不幸倒下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担起这个‘作为新闻站点的’任务。之一次我意识到我们站点已经不是一个愚蠢的搞笑站点,而是在为人们提供真正资料的新闻站点。这种严格的新闻真实性真的从来没有(在这里)发生过。”

从此以后,Blog就成为了网上的热点,特别是在美国。2001年开始,国内的相关报道就更多一些。比如《数字财富》杂志在当年第26期,发表了魏戎同志编译自美国The Industry Standard《工业标准》杂志)的一篇由Nicholas G.Carr撰写的关于博客的文章,题为《可塑媒体》。但真正在国内引起广泛的注意和重视还是在2002年的夏秋之交,自以方兴东为代表的一代博客人建立“博客中国”网站并大力推广之后,博客这个全新的概念才真正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中文的博客网站也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4. 博客订阅服务

相较于传统上对订阅的理解,由于 *** 技术的发展,新闻订阅博客订阅越来越深入日常生活,现在大多数的新闻网站和博客网站都提供RSS订阅的功能更。RSS 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 *** 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您一般需要下载和安装一个RSS阅读器来管理这些新闻,在线方式是现在更加流行的方式,不用安装附加的软件,在任何上网的地方就能够获得你想知道的内容而无需做任何的数据迁移工作,订阅后,您将会及时获得所订阅的最新内容

5关于博客的一些说法和比喻

我搜索了一下,对于博客的说法,网上有如下一些论调和比喻,列举出来,对大家理解博客是有好处的: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 *** 交流方式。

——博客是 *** 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 *** 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old media)→ 新媒体(new media)→ 自媒体(we media)。

总之,博客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中的互联网新应用。在《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 *** 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佩姬?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 *** 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 *** 生态”,是“草根记者”……

成为一名博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你原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成长为一名博客。

6. 博客与Web 2.0

博客已经扩展出了几种应用,如播客等。博客可以作为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内容中心,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和展现自己的地方。博客也应成为现在非常流行的“个人空间”的核心应用。

7. 博客搜索

鉴于博客的迅速发展和特点,很多专用的博客搜索引擎出现了,与传统搜索引擎不同的是博客搜索更新更快,更偏向个人化。常见的各大搜索引擎公司都开始提供专门的博客搜索如:百度博客搜索,有道博客搜索,Google博客搜索,以及很多新兴的以博 *** 务为主的新兴网站提供各种针对博客的搜索服务,与传统搜索引擎覆盖面广的特点不同,这类网站更倾向于个性化的搜索,发掘博客文章的内容,比如Blogline,百博网 ,抓虾等等

8.博客营销的概念

博客营销的概念可以说并没有严格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博客这种 *** 应用形式开展 *** 营销。要说明什么是博客营销,首先要从什么是博客说起。现在关于博客概念的介绍已经非常多了,对博客概念的描述大同小异,简单来说,博客就是 *** 日志( *** 日记),英文单词为BLOG(WEB LOG的缩写)[ *** 营销教学网站对于博客概念的解释:什么是博客,博客及其发展简史]。

博客这种 *** 日记的内容通常是公开的,自己可以发表自己的 *** 日记,也可以阅读别人的 *** 日记,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个人思想、观点、知识等在互联网上的共享。由此可见,博客具有知识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正是博客这种性质决定了博客营销是一种基于个人知识资源(包括思想、体验等表现形式)的 *** 信息传递形式。因此,开展博客营销的基础问题是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掌握、学习和有效利用,并通过对知识的传播达到营销信息传递的目的。

与博客营销相关的概念还有企业博客、营销博客等,这些也都是从博客具体应用的角度来界描述,主要区别那些出于个人兴趣甚至个人隐私为内容的个人博客。其实无论叫企业博客也好还是营销博客也好,一般来说博客都是个人行为(当然也不排除有某个公司集体写作同一博客主题的可能),只不过在写作内容和出发点方面有所区别:企业博客或者营销博客具有明确的企业营销目的,博客文章中或多或少会带有企业营销的色彩。

二、 博客兴起的传播学思考

博客的兴起和发展显示出博客的巨大传播力量和极强的生命力,并在传播学者和媒介管理者中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一)、博客:真正平民化的媒体

有人把博客叫做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因为它的信息搜集、整理、 *** 、传播的全过程完全由个人来完成,其内容涉及的是与个人相关的信息,如个人作品、个人日程安排、每日阅读心得、个人推荐网站链接等等。博客内容只跟博客自己的喜好有关系,而不受 *** ,党派、和任何社会组织的影响,博客的更新没有时间限制,形式也不拘泥于传统的媒体报道形式,可以是图片、文本,也可以是影音文件等等。博客的内容、形式、更新时间完全由博客自己决定。

博客推崇“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的低门槛进入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博客,任何事情都可以博客,任何方式都可以博客”。⑦博客没有上司领导,没有公司束缚,没有内容主题的要求,也没有文体限制,甚至没有工作时间要求,成为博客纯粹是一个自由状态的人的自发行为。个性的思想、个性的爱好和兴趣能在博客中充分展示,这正是博客能够吸引博客本人和读者的力量源泉,使博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媒体。

(二)、博客对传统传播模式的革命

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式传播模式,有史以来,大众传播一直奉行的是少数人 *** 、多数人消费的信息传播模式,传统的传播模式不仅限制了公众的信息传播权,而且控制了公众的信息占有规模。 *** 出现后,虽然公众与传媒组织共享了相同的信息通道,但是这种共享是极其有限的。博客的传播模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开放式传播模式:大多数人发言、大多数人消费。博客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一个参与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平台,博客之间通过相互共享和交流,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的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报道,从而使报道更加全面真实。博客的出现使新闻业再也不是媒体公司和专业记者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受众、编辑、记者互动的自下而上的传播过程,受众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新闻信息的参与者,主动的参与到新闻信息的收集、报道和传播的全过程。⑧

1947年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提出了“把关人“理论,他认为在信息转播的过程中,充满了“把关人”。但是,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把关人”只是少数的媒体从业人员,信息是否被允许进入传播渠道或者在渠道中继续流动只能由这些少数人来决定。在博客中每个人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信息搜集、整理、 *** 、传播的全过程,在信息取舍过程中,也当然地充当着“把关人”角色。于是,在传统传播环境下由少数传播组织控制把关权的状况,就被庞大的博客“把关人”阵容彻底颠覆。⑨

(三) 博客使新闻报道更加及时、全面、完整

虽然博客不是专业的新闻记者,但是博客随时可以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及时的发布到自己的博客网上,并且不需要任何部门的审查,不受任何机构和团体利益的影响,这就保证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公正性。而且博客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有的博客甚至是各行业部门的专业人才,他们发布的新闻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因此掌握的信息有可能要比专业的记者要全面、真实的多。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许多现场的博客把自己亲生经历和感受登载在博客网上,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传统媒体也争相刊登来自博客的信息。目前,世界上许多传统的媒体都非常重视来自博客的新闻,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对其信息进行跟踪和深入报道,博客新闻已经成为专业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

有些新闻事件的发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博客能够通过高强度的交互报道、多角度的信息披露把新闻全过程不断呈现出来,有些博客网站甚至还专门将各大专业媒体的报道汇总后制成链接群,对专业媒体报道的信息进行整合,使报道主题进一步地延展,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完整。

(四)、博客真正实现传播的小众化、专业化

博客按照个人的欣赏标准和评价尺度选择、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在博客网上推荐给他人,他们将小部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视为目标读者。在博客社区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读者群,每个博客又是这个群体的忠实的读者,从而形成一种规模宏大的多对多互动传播的小众化传播模式。

博客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发布时效性内容为主的博客,如过滤各类新闻的博客;一类以发布专业性知识为主的博客,他们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对专业知识进行过滤和积累;一类是以个性的交流为主的博客,如记录个人生活日记的博客。有共同兴趣的博客可以组成一个博客社区,在这些社区里汇集了一批有专业技术、乐于共享的博客,他们把日常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及时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使得社区成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最鲜活的思想,浏览全世界最新的专业信息、评论与报告,准确把握最新的专业热点、专业动态和趋势。

(五) 博客和传统媒体的融合

博客作为新的媒体形式,它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发展。一方面他具有传统媒体的所不具有的优势,另外一方面它又脱胎于传统的媒体(如互联网),需要借助传统的媒体力量来发展自己。正如在“克林顿拉链门丑闻事件”中如果没有《新闻周刊》,德拉吉不可能捕捉到这一轰动世界的新闻线索,没有传统媒体的报道,这一新闻也许会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而不为人们所注意。

传统的媒体同样也需要博客来扩大自己信息的来源和群众基础。目前许多网站开始把博客融入到自己的运作模式中,有的网站甚至把知名的博客网站收购到自己的麾下,把它作为自身媒体的补充和延伸,借以吸引更多的读者。随着博客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将会和传统媒体形成一定的互补,甚至双方在很多方面还会有进一步的进融合趋势。

三、 博客:如何生存

博客是否能生存发展下去关系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加强自身的管理,二是如何选择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有人担心,每个人都可以在博客中发言,会不会因此而失控?博客报道的大量的信息,会不会使博客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低成本运作模式还能让博客支撑多久?

博客能不能很好的发展自己,自身的自律机制在其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博客就象一个个开放的私人的房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房间整洁有序而不是乌烟瘴气。所以博客虽然显得很自由,但是它的有序性和内容的原创性远远高于过去的论坛。至今为止,博客世界都表现出惊人的有序和自律,他所具有的公信力甚至超过有些传统的媒体。⑩当然,有些博客报道的新闻信息中也存在虚假的信息,但是博客世界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最终将会把一声誉不好的博客网站淘汰出局。

博客从其诞生起就显示出其反商业性的本性。博客网站基本都是低成本运作,甚至是零成本运作,博客中国在成立初期就曾经提出网站运营的三不原则:不刊登商业性内容、不刊登商业性广告,不对内容商业化收费。这种运营模式能否使博客继续生存发展下去?优秀的博客拥有很多的读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是博客发展的动力。但是对于博客托管站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用“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的话来说博客中国“就是一个网民在网上的家”,如何让这个“家”能生存和发展下去?笔者认为一方面优秀的博客托管站可以吸引一些商业广告和企业赞助,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和一些商业网站开展合作,商业网站利用博客来吸引读者,博客也可以利用商业网站的资源使自己生存下去。但是,无论是吸引商业广告和赞助还是和商业网站合作,博客都应该避免因商业化而带来的鱼龙混杂,失去博客原有的本色。

什么叫博客

1. blog(=部落格)=Weblog= *** 日志(=网志);

2. 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

博客(Blog),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注册, 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博客充分利用 *** 互动、更新即时的特点, 让你最快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 你可以发挥无限的表达力, 及时记录和发布个人的生活故事、闪现的灵感等;更可以文会友, 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什么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 *** 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 *** 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 *** 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方兴东建立的;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博客与黑客的区别

博客一词的创始人方兴东先生对于博客与黑客的区别有这样一段论述:①博客与黑客一样,也是“知识工人”的一种类型(注:这里所说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区成员那样的生产性而非破坏性黑客)。黑客的力量与其说来自于他本人作为“知识个体户”的智力,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组织机制。而这种组织机制——开放性、自组织、自我优化,恰恰是由知识的充分共享——源代码的开放——来保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黑客与其说是指人,不如说是指一种全新的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交流方式。与黑客不一样的是,博客从一开始首先就是指一种 *** 交流方式——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 *** 交流方式,一种媒体形式——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换言之,仅从字面上讲,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个人,首先是指“我们”,其次才是指“我”——通过多链接的、“序曲——导言”式的 *** 日志,使“我”成为“我们”,并让更多的人汇入到“我们”中来的“我”。知识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的血缘。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里,借用邓恩的诗句来说,“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大地的一部分。单个的博客不是一个自足的点,而是一个知识 *** 上的节点。相对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显地表现出“节点”的性质来。②与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识门槛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类迅速成长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这个兴趣即可。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权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链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读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链接。因此,与传统媒体不一样,博客往往不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过已有或潜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链接,把注意力引向一个个“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过把读者引向读者自己,让读者逐渐成为作者。从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变成提供者。

什么是博 *** 务供应商

博 *** 务供应商Blog Service Provider(BSP)

为博客作者和读者提供服务,将博文呈现给博客读者,是博客内容的载体。BSP的服务质量影响着博客用户的使用状况,并影响着随之而来的一些增值服务应用。因此BSP们需要提高博客平台的服务质量,提升博客作者和博客读者的满意度。

目前国内的BSP市场基本呈现三类并存的形式。

一类是独立运营的BSP,比如Blogcn, Blogbus等;

一类是基于传统的门户网站而建立起来的BSP,比如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

一类是借助关联产品建立起来的BSP, 比如百度空间、网易空间、 *** 空间、MSN Space等。

就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来看,腾讯 *** 空间、新浪博客、网易、搜狐等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功能来看,有文字博客,如新浪博客、博客中国等;图片博客,如拉风网、fotoblog等;移动博客,如万蝶移动博客;视频博客,如酷6网、土豆网、孕味十足网等。

博客的发展历史

博客的发展史漫长而曲折,从因特网出现伊始博客即以某种形式存在。事实上,有一个早期的网页和博客的形式很类似——站长提姆•李博纳(Tim Berners-Lee,因特网发明人)定期更新该网站及其他一系列的网站(当时的数目仅为10个)。

后来,博客演变成一种分享个人心得及其他一些个人认为是有用信息的方式。从发展之初,博客就带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很棒的在线写日志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绝佳的交流工具。

而后的1993到1996年间,NCSA和网景的“What’s New”栏目,也有着博客网站的雏形。博客真正的历史可以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

1998年Jesse James Garrett发表在Camworld的 *** 旅行日记,是点燃博客社区之火的导火索,从此博客成为一种新的潮流。1999年8月,Para(就是现在Blogger.com的前身)在网上免费发布了Blogger软件。而此前,算得上博客的人大概还只有几打而已。结果,这样一来,如同干柴碰上烈火,许多人利用这个软件作为武器,进入博客队伍。博客队伍开始迅速繁衍开来。

到2000年,博客开始成千上万涌现,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正是这场恐怖的袭击,使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2004年是博客发展的关键一年,企业思想先驱,如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创业家盖川崎(Guy Kawaski)等人都开始体验到博客的威力,事实上,如今的经济类读者都必须为作品开设博客才算完整,《财富》、《商业2.0》等全球性商业杂志也纷纷感受到博客的效用,全世界的企业都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到2005年全球已有5000万以上的人加入写博客的行列。到2007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一亿。虽然与13亿以上的网民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博客的影响力,却早已超出了他作为个人、甚至作为自己所在行业的原有范围。开始引起主流的媒体的强烈关注,并明显感受到博客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除了美国,英国、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博客也形成声势。亚洲,包括中国也开始感受到博客的脉动。2002 年,博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并得到快速发展,2005 年,博客得到规模性增长;2006 年,中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更是超过3300 万个。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平均近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伴随着注册数量的增多,博客以极快的速度融入到社会生活中,逐步大众化,成为基于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并随之带来一系列新的应用,诸如博客广告、博客搜索、企业博客、移动博客、博客出版、独立域名博客等创新商业模式,在未来几年内,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

博客和传统网站有什么不同?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博客比传统的静态网站更加吸引人。博客在你每次访问的时候都会提供可读、可视、可听到新内容,也会使在线联系更加方便和快捷。可以预言者不久的将来,博客或者类似博客的事物将会取代类似宣传册的传统网页。

博客和传统网站不同,是因为博客:

1. 互动性更强

2. 内容更口语化

3. 使用快速发布(instant-publishing)软件创作,不需要技术经验,也不必有专家或IT技术人员支持。

4. 快速把更新内容传递给相关读者——而不需要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

5. 和静态网站相比,频繁的更新令博客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更高。

可见,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博客会比传统网站更有效率。

博客订阅服务

相较于传统上对订阅的理解,由于 *** 技术的发展,新闻订阅博客订阅越来越深入日常生活,现在大多数的新闻网站和博客网站都提供RSS订阅的功能更。RSS 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 *** 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您一般需要下载和安装一个RSS阅读器来管理这些新闻,在线方式是现在更加流行的方式,不用安装附加的软件,在任何上网的地方就能够获得你想知道的内容而无需做任何的数据迁移工作,订阅后,您将会及时获得所订阅的最新内容

关于博客的一些说法和比喻

我搜索了一下,对于博客的说法,网上有如下一些论调和比喻,列举出来,对大家理解博客是有好处的: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 *** 交流方式。

——博客是 *** 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 *** 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old media)→ 新媒体(new media)→ 自媒体(we media)。

总之,博客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中的互联网新应用。在《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 *** 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佩姬?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 *** 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 *** 生态”,是“草根记者”……

成为一名博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你原意(“原意”应为"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成长为一名博客。

博客与Web 2.0

博客已经扩展出了几种应用,如播客等。博客可以作为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内容中心,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和展现自己的地方。博客也应成为现在非常流行的“个人空间”的核心应用。

博客搜索

博客搜索,是搜索引擎针对博客内容所提供的搜索服务。随着博客的兴起,各大搜索引擎纷纷推出了博客搜索功能。如果你的博客能被抓取到各大搜索引擎博客搜索的索引库中的话,那将会给你的博客带来更多的访问量。那么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让搜索引擎收录你的博客。

各大搜索引擎博客网站登录入口

企业博客

企博网将最新的博客技术与商人及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立足商人和企业的实际应用,推出了企业博客的个性化服务。它弥补了传统电子商务模式中商务应用的缺陷,同时融入了西方在博客模式应用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推出将以行销(Marketing)为核心内容的企博 *** 务提供给商人和企业。

企业博客区别于一般的博客,同时也突破了常规的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提供了符合企业和商人实际需求的商务应用,它不是简单地在原来电子商务网站的论坛中增加一个"博客"功能或者成为"商人文集",而是开创性将"博客"的概念与电子商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网上商务与办公门户,它涵盖了企业的全部网上商务活动,并不只是限于"发布文章和日志",而是覆盖了与商务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一站式"企业的商务门户。

全球之一企业博客平台:

博客营销的概念

博客营销的概念可以说并没有严格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博客这种 *** 应用形式开展 *** 营销。要说明什么是博客营销,首先要从什么是博客说起。现在关于博客概念的介绍已经非常多了,对博客概念的描述大同小异,简单来说,博客就是 *** 日志( *** 日记),英文单词为BLOG(WEB LOG的缩写)[ *** 营销教学网站对于博客概念的解释:什么是博客,博客及其发展简史]。

博客这种 *** 日记的内容通常是公开的,自己可以发表自己的 *** 日记,也可以阅读别人的 *** 日记,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个人思想、观点、知识等在互联网上的共享。由此可见,博客具有知识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正是博客这种性质决定了博客营销是一种基于个人知识资源(包括思想、体验等表现形式)的 *** 信息传递形式。因此,开展博客营销的基础问题是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掌握、学习和有效利用,并通过对知识的传播达到营销信息传递的目的。

与博客营销相关的概念还有企业博客、营销博客等,这些也都是从博客具体应用的角度来界描述,主要区别那些出于个人兴趣甚至个人隐私为内容的个人博客。其实无论叫企业博客也好还是营销博客也好,一般来说博客都是个人行为(当然也不排除有某个公司集体写作同一博客主题的可能),只不过在写作内容和出发点方面有所区别:企业博客或者营销博客具有明确的企业营销目的,博客文章中或多或少会带有企业营销的色彩。

二、 博客兴起的传播学思考

博客的兴起和发展显示出博客的巨大传播力量和极强的生命力,并在传播学者和媒介管理者中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一)、博客:真正平民化的媒体

有人把博客叫做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因为它的信息搜集、整理、 *** 、传播的全过程完全由个人来完成,其内容涉及的是与个人相关的信息,如个人作品、个人日程安排、每日阅读心得、个人推荐网站链接等等。博客内容只跟博客自己的喜好有关系,而不受 *** ,党派、和任何社会组织的影响,博客的更新没有时间限制,形式也不拘泥于传统的媒体报道形式,可以是图片、文本,也可以是影音文件等等。博客的内容、形式、更新时间完全由博客自己决定。

博客推崇“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的低门槛进入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博客,任何事情都可以博客,任何方式都可以博客”。⑦博客没有上司领导,没有公司束缚,没有内容主题的要求,也没有文体限制,甚至没有工作时间要求,成为博客纯粹是一个自由状态的人的自发行为。个性的思想、个性的爱好和兴趣能在博客中充分展示,这正是博客能够吸引博客本人和读者的力量源泉,使博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媒体。

(二)、博客对传统传播模式的革命

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式传播模式,有史以来,大众传播一直奉行的是少数人 *** 、多数人消费的信息传播模式,传统的传播模式不仅限制了公众的信息传播权,而且控制了公众的信息占有规模。 *** 出现后,虽然公众与传媒组织共享了相同的信息通道,但是这种共享是极其有限的。博客的传播模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开放式传播模式:大多数人发言、大多数人消费。博客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一个参与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平台,博客之间通过相互共享和交流,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的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报道,从而使报道更加全面真实。博客的出现使新闻业再也不是媒体公司和专业记者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受众、编辑、记者互动的自下而上的传播过程,受众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新闻信息的参与者,主动的参与到新闻信息的收集、报道和传播的全过程。⑧

1947年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提出了“把关人“理论,他认为在信息转播的过程中,充满了“把关人”。但是,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把关人”只是少数的媒体从业人员,信息是否被允许进入传播渠道或者在渠道中继续流动只能由这些少数人来决定。在博客中每个人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信息搜集、整理、 *** 、传播的全过程,在信息取舍过程中,也当然地充当着“把关人”角色。于是,在传统传播环境下由少数传播组织控制把关权的状况,就被庞大的博客“把关人”阵容彻底颠覆。⑨

(三) 博客使新闻报道更加及时、全面、完整

虽然博客不是专业的新闻记者,但是博客随时可以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及时的发布到自己的博客网上,并且不需要任何部门的审查,不受任何机构和团体利益的影响,这就保证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公正性。而且博客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有的博客甚至是各行业部门的专业人才,他们发布的新闻有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因此掌握的信息有可能要比专业的记者要全面、真实的多。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许多现场的博客把自己亲生经历和感受登载在博客网上,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传统媒体也争相刊登来自博客的信息。目前,世界上许多传统的媒体都非常重视来自博客的新闻,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对其信息进行跟踪和深入报道,博客新闻已经成为专业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

有些新闻事件的发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博客能够通过高强度的交互报道、多角度的信息披露把新闻全过程不断呈现出来,有些博客网站甚至还专门将各大专业媒体的报道汇总后制成链接群,对专业媒体报道的信息进行整合,使报道主题进一步地延展,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完整。

(四)、博客真正实现传播的小众化、专业化

博客按照个人的欣赏标准和评价尺度选择、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在博客网上推荐给他人,他们将小部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视为目标读者。在博客社区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读者群,每个博客又是这个群体的忠实的读者,从而形成一种规模宏大的多对多互动传播的小众化传播模式。

博客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发布时效性内容为主的博客,如过滤各类新闻的博客;一类以发布专业性知识为主的博客,他们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对专业知识进行过滤和积累;一类是以个性的交流为主的博客,如记录个人生活日记的博客。有共同兴趣的博客可以组成一个博客社区,在这些社区里汇集了一批有专业技术、乐于共享的博客,他们把日常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及时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使得社区成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最鲜活的思想,浏览全世界最新的专业信息、评论与报告,准确把握最新的专业热点、专业动态和趋势。

(五) 博客和传统媒体的融合

博客作为新的媒体形式,它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发展。一方面他具有传统媒体的所不具有的优势,另外一方面它又脱胎于传统的媒体(如互联网),需要借助传统的媒体力量来发展自己。正如在“克林顿拉链门丑闻事件”中如果没有《新闻周刊》,德拉吉不可能捕捉到这一轰动世界的新闻线索,没有传统媒体的报道,这一新闻也许会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而不为人们所注意。

传统的媒体同样也需要博客来扩大自己信息的来源和群众基础。目前许多网站开始把博客融入到自己的运作模式中,有的网站甚至把知名的博客网站收购到自己的麾下,把它作为自身媒体的补充和延伸,借以吸引更多的读者。随着博客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将会和传统媒体形成一定的互补,甚至双方在很多方面还会有进一步的进融合趋势。

三、 博客:如何生存

博客是否能生存发展下去关系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加强自身的管理,二是如何选择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有人担心,每个人都可以在博客中发言,会不会因此而失控?博客报道的大量的信息,会不会使博客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低成本运作模式还能让博客支撑多久?

博客能不能很好的发展自己,自身的自律机制在其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博客就象一个个开放的私人的房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房间整洁有序而不是乌烟瘴气。所以博客虽然显得很自由,但是它的有序性和内容的原创性远远高于过去的论坛。至今为止,博客世界都表现出惊人的有序和自律,他所具有的公信力甚至超过有些传统的媒体。⑩当然,有些博客报道的新闻信息中也存在虚假的信息,但是博客世界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最终将会把一声誉不好的博客网站淘汰出局。

博客从其诞生起就显示出其反商业性的本性。博客网站基本都是低成本运作,甚至是零成本运作,博客中国在成立初期就曾经提出网站运营的三不原则:不刊登商业性内容、不刊登商业性广告,不对内容商业化收费。这种运营模式能否使博客继续生存发展下去?优秀的博客拥有很多的读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是博客发展的动力。但是对于博客托管站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用“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的话来说博客中国“就是一个网民在网上的家”,如何让这个“家”能生存和发展下去?笔者认为一方面优秀的博客托管站可以吸引一些商业广告和企业赞助,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和一些商业网站开展合作,商业网站利用博客来吸引读者,博客也可以利用商业网站的资源使自己生存下去。但是,无论是吸引商业广告和赞助还是和商业网站合作,博客都应该避免因商业化而带来的鱼龙混杂,失去博客原有的本色。

四 博客的未来

因为博客是由个人整理发布的所以其单个的内容、风格是相对一至的。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为其文章分类然后在博客与博客之间形成链接。(分类采用节点式的,不一定是己有的分类,可以使用像编程里继承与多态那样,文章可以属于哪个大的节点,而成这个节点里有自己的独特分类。在这里可以用些 *** 使博客文章分类尽量的准确。如:分类越准确越细至在搜所时越容易搜所到,而那些越模糊的分类就使其在更多的地方能搜所到,但其排名却更落后)

这样利用博客之间的链接就形成大量的信息群,而且是准确的有序的,这就将 *** 上所有的博客文章进行准确的分类,将大量的零乱的博客集中到了一起。 当博客足够多时管理者就可以进行整理汇总到特定的页面上去。这样基于博客的信息交流平台就产生了。

而这时候为了让博客更加的拥有能量还可以给博客模块化。这些模块是额外的。这时当一个有足够多的信息的小说发布平台产生时人们就可以去订制这个小说模块。这时这个模块就可以集成小说的发布、订阅、收藏。当然不一切并一定是免费的。比如在小说模块中有一部分订阅是收费的,而这理的收费会有一部分给小说的发布者。这样利益会驱使有更多的人写小说并利用这个模块发布。而且模块的提拱商并不一定是博客管理者,只是按照某种协议(如:http)做成的。模块提拱商也可以在模块上集成文广告,也可以使用收费的模块。甚至于 *** /msn这样的ICQ商也可以把即时通信软件集成到博客中。

这时博客里有了上网时的 *** 收藏夹模块,听音乐的音乐模块,电影模块,聊天模块,新闻模块,小说模块。。。。。

此时的博客已经无所不包了,而且博客的风格、样式、模块都是用户自己订制的,是自已最喜欢的。

博客指的哪个网站上的?

和讯博客 | 中文博客(blog)托管商 | *** 日志 | 博客中文站 | 博客格 | web blog/blogger |

"国内公认更好的博客系统,速度超快,功能强大,傻瓜化操作,模板和个性化定制功能极丰富,还配备了网摘和超酷的图片博客功能(容量不限)。不但人气旺,还可以交友、“拉帮结派”……"

⒈什么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 *** 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 *** 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 *** 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的。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链接、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只是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如英文的、中文的“博客中文站”()等都提供这样的服务;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方兴东建立的“博客中国”站();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⒉博客与黑客的区别

博客一词的创始人方兴东先生对于博客与黑客的区别有这样一段论述:①博客与黑客一样,也是“知识工人”的一种类型(注:这里所说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区成员那样的生产性而非破坏性黑客)。黑客的力量与其说来自于他本人作为“知识个体户”的智力,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组织机制。而这种组织机制——开放性、自组织、自我优化,恰恰是由知识的充分共享——源代码的开放——来保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黑客与其说是指人,不如说是指一种全新的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交流方式。与黑客不一样的是,博客从一开始首先就是指一种 *** 交流方式——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 *** 交流方式,一种媒体形式——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换言之,仅从字面上讲,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个人,首先是指“我们”,其次才是指“我”——通过多链接的、“序曲——导言”式的 *** 日志,使“我”成为“我们”,并让更多的人汇入到“我们”中来的“我”。知识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的血缘。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里,借用邓恩的诗句来说,“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大地的一部分。单个的博客不是一个自足的点,而是一个知识 *** 上的节点。相对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显地表现出“节点”的性质来。②与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识门槛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类迅速成长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这个兴趣即可。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权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链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读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链接。因此,与传统媒体不一样,博客往往不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过已有或潜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链接,把注意力引向一个个“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过把读者引向读者自己,让读者逐渐成为作者。从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变成提供者。

⒊博客的产生的背景及历史简介

理解了博客与黑客的区别,也就明白了博客的核心其实就是超文本语言的再现。这种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犹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这是一种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与后人的注释两部分构成,但两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部分互为正文和注释。而且,注释也是多层次的,包括对注释的注释,对注释的注释的注释……《塔木德》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开放的文本而不是一本“只读文本”;原创者(立法者)与再创者(法律的解释者)只有先后之分,但在权威性上没有差别,从而也就没有严格的作者和读者的差别。正因为《塔木德》的所有读者(即所有的犹太居民)都参与了作品的创作(也就是修改和完善),使这样的一部法律在不断延伸的时间长河中不断优化、升级。

但如果仅凭这些就说《塔木德》的作者们是最早的博客,恐怕有点让人贻笑大方了。毕竟当时只知道什么叫“蜘蛛网”,呵呵。不过,它的理念是博客的理念没错。真正的互联网上最早的博客是谁,现在已无从考证了。不过,2000年,台湾阿坚发表的《网录:一种新内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博客的文章,该文发表于2000年1月7日。时隔不久,国内门户之首的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业界新闻中,报道了博客现象,题为《直播网站和日志网站在美国盛行》,作者署名“少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Blog现象已经引起多方注意。同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记得吧,它不仅以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剧灾难永载于史册,同时,它也直接推动了Blog的普及和发展,使Blog开始正式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这中间包括CNN、 *** 和BBC重量级的媒体网站,而更加传统的电视媒体的报道内容却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深入和全面。其实,互联网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并没有死,而是以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了,这就是Blog。其中最著名的几个Blog站点就是戴夫.温纳斯(Dave Winers)的Scripting News网站()和Slashdot和Fark站点。这些站点一改以往的反世俗的态度,空前地在事件发生的之一时间就已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从目击者的亲笔描述到紧张的试图得到朋友和亲属状况的请求。其中最典型的是当数戴夫.温纳斯的Scripting News。这个原本主要是介绍技术界的一些动态的站点,在袭击发生的当时就担负起了传递最新消息的责任。整个9月11日早晨这里一直是获取之一手资料的更佳地点。仅9月11日当天,在Scripting News网站上,与“9.11事件”相关的消息有近100条,有从其他媒体上摘录的新闻和申明(布什定义这是一场恐怖主义战争),也有目击者的直接描述(两座塔都已经倒塌),还有在其他国家的人提供的当地的反应(驻日美军提高了戒备)和最新的照片。Scripting News甚至成为了传统站点的一些消息的来源,《 *** 》也报道了Scripting News作为互联网上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这场袭击的反应和关注。Winers事后第三天在网站上进行了一些解释:“在互联网上有更多的人能够描述一个故事。我们在得知新闻站点在突如其来的过度访问面前近乎瘫痪,并且也没有能够提供太多有价值的新闻。这时候,我们就立刻开始了在自己的站点上让更多的人贡献新闻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新闻。互联网没有死,事实上它才刚刚开始。”

和Scripting news相比,另一个blog的参与者则更加与其原来的“理念”相距甚远。以“这不是新闻,这是Fark”作为座右铭的“玩笑新闻”集散地Fark非常不情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来源,但是事实上他们却成为了典型,证明了有多少人希望在网上获取和提供新闻。在“9.11”事件后的一天内一共有157条相关的消息。而在之后网站编辑德鲁.科蒂斯(Drew Curtis)发表的一个声明更加说明了他们的矛盾心态:“首先,一半的道歉。在过去的几天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平滑地把我们从一个调侃新闻的站点转型成一个真正的新闻站点。我们从来就没有认为我们需要这么做,但是‘9.11’事件后所有新闻站点都不幸倒下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担起这个‘作为新闻站点的’任务。之一次我意识到我们站点已经不是一个愚蠢的搞笑站点,而是在为人们提供真正资料的新闻站点。这种严格的新闻真实性真的从来没有(在这里)发生过。”

从此以后,Blog就成为了网上的热点,特别是在美国。2001年开始,国内的相关报道就更多一些。比如《数字财富》杂志在当年第26期,发表了魏戎同志编译自美国The Industry Standard《工业标准》杂志)的一篇由Nicholas G.Carr撰写的关于博客的文章,题为《可塑媒体》。但真正在国内引起广泛的注意和重视还是在2002年的夏秋之交,自以方兴东为代表的一代博客人建立“博客中国”网站并大力推广之后,博客这个全新的概念才真正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中文的博客网站也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⒋中文博客站

简单Blog

博客中国:

博客中文站:

中文Blog心得:

数字部落:

Hi!PDA:

新讯BLOG:

第三只眼看电信:

vivo的数位日志:

平民思考:

报客BLOGGER:

Bloggercn:

中国茶:

互联教育体系:

⒌关于博客的一些说法和比喻

我搜索了一下,对于博客的说法,网上有如下一些论调和比喻,列举出来,对大家理解博客是有好处的: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 *** 交流方式。

——博客是 *** 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 *** 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old media)→ 新媒体(new media)→ 自媒体(we media)。

总之,博客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中的互联网新应用。在《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 *** 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佩姬?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 *** 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 *** 生态”,是“草根记者”……

成为一名博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你原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成长为一名博客。

黑客X档案的《黑客免杀入门》这本书怎么样?

A1Pass大牛写的,国内实力派黑客团队EST(邪恶八进制)成员……

我就是在百度知道里认识他的,为人比较低调。^_^

这本书还有EST老大 冰雪封情 的写的推荐序,貌似阵容很强大!!

这本书我买了,讲的全面并且深入,个人认为还不错。

以下是我在他博客摘录的:

***********************************************

定价:32元(240页,140千字)

简介:

现在的 *** 病毒木马横行,每天都有数百种新型病毒与木马出现,而这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其实就是经过骇客们免杀处理的变种。因此为了使想研究免杀技术的病毒防御工作者与黑客技术爱好者更加透彻与系统的了解免杀技术,我在黑客X档案的支持下写了这本书,意在给需要它的人一个详尽的参考,并对免杀技术做一个比较系统的阐述。

《黑客免杀入门》是现在国内仅有的几本免杀技术书籍之一。鉴于免杀技术的性质与其它已上市图书的特点,本书除了详尽的介绍了免杀 *** 外,更兼顾了免杀原理与思路突破的介绍,并驳斥了 *** 与书本上关于免杀技术的一些错误理论,而且对圈内的部分模糊概念作了详尽的澄清,真正做到了一些具有突破性质的原理介绍,作者之所以下如此大的精力研究这些,只是为争取使本书的读者更加透彻的了解免杀技术。

除此之外,书中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现在某些专业杀毒防毒书籍中都未曾提到起的一些珍贵资料,使您在反向更加了解现有免杀 *** 的优点与缺点。因此,相信本书会成为一本初学者与高手都认为物有所值的著作,更相信本书会使您爱上免杀技术。

涉及内容:

各种免杀技术、手动脱壳、改壳、汇编、简单的逆向工程、汉化等

适合读者:

1、对杀毒或黑客技术感兴趣的朋友。

这本书将带领您进入免杀这个没有硝烟的智力战场。

2、免杀爱好者。

这本书将是您很好的参考手册

3、电脑病毒防御工作人员。

正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您了解了各种免杀原理与思想后,相信会帮助您在杀毒软件发展与创新方面快速取得灵感。

4、对软件加密、解密感兴趣的朋友。

一、和我一起来认识免杀

1.1 什么是免杀

1.2 免杀的发展史

1.3 免杀能做什么

二、组建试验环境

2.1 我们需要什么

2.2 安装虚拟机

2.2.1 影子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2.2.2 VMware虚拟机的安装与使用

2.3 杀毒软件的安装与设置

2.4 认识我们的免杀利器

三、免杀基础知识

3.1 杀毒软件的原理与杀毒技术简介

3.1.1 杀毒软件工作原理

3.1.2 基于文件扫描的杀毒技术

3.1.3 基于内存扫描的杀毒技术

3.1.4 杀毒技术前沿

3.1.5 杀毒技术展望

3.2 了解PE文件

3.2.1 什么是PE文件

3.2.2 认识PE文件

3.3 文件免杀原理

3.3.1 什么是特征码

3.3.2 文件免杀原理

3.4工具脱壳技巧

3.4.1 专用脱壳工具脱壳

3.4.2 使用通用脱壳工具

四、特征码免杀技术

4.1 战前热身——脚本木马免杀实例

4.1.1理想状态下的免杀

4.1.2脚本木马也要玩“花指令”

4.2 特征码定位原理

4.2.1 CCL特征码定位原理

4.2.2 MYCCL特征码定位原理

4.2.3 MultiCCL特征码定位原理

4.3 脚本木马定位特征码技巧

4.4 MYCCL查找文件特征码

4.4.1 MYCCL的典型应用

4.4.2 针对MYCCL的一点思考

4.5 MYCCL查找内存特征码

4.6 MultiCCL使用技巧

4.6.1 MultiCCL介绍

4.6.2 MultiCCL定位文件特征码

4.6.3 MultiCCL定位内存特征码

4.6.4 由MultiCCL想到的

4.7 特征码修改 ***

4.7.1 简单的特征码修改

4.7.2 特征码修改进阶

五、其他免杀技术

5.1 改文件头免杀

5.1.1 操作篇

5.1.2 原理篇

5.2 入口点免杀技术

5.2.1 操作篇

5.2.2 原理篇

5.3 使用Vmprotect加密

5.3.1 操作篇

5.3.2 原理篇

5.4 Restorator资源修改

5.4.1 操作篇

5.4.2 原理篇

5.5 Overlay附加数据处理及应用

5.5.1 操作篇

5.5.2 原理篇

5.6 Sys免杀修改技巧

5.6.1 sys文件的常见免杀 ***

5.6.2 sys文件的手工免杀思路

5.7 补丁在免杀中的应用

5.7.1 操作篇

5.7.2 原理篇

5.8 免杀根基——PE文件介绍

5.8.1 PE文件格式

5.8.2 虚拟内存的简单介绍

5.8.3 PE文件的内存映射

5.9 PE文件中的免杀技术

5.9.1 移动PE文件头位置免杀

5.9.2 输入表移动免杀

5.9.3 输出表移动免杀

5.10 网页木马的免杀技术

5.10.1 脚本木马免杀

5.10.2小论网页木马的免杀

六、免杀与花指令

6.1 什么是花指令

6.2 脚本木马的花指令应用

6.3 花指令根基——了解汇编语言

6.3.1 认识汇编

6.3.2 由汇编语言想到的——通过反汇编添加任意功能

6.4 花指令入门

6.5 花指令在免杀领域的应用

6.5.1 花指令的应用技巧

6.5.2 花指令的修改技巧简介

6.5.3 空白区域寻找与加空白区段

6.6 花指令的高级应用

6.6.1 花指令的提取与快速应用

6.6.2 SEH异常的应用

七、免杀与壳

7.1 什么是壳

7.2 壳的基础知识

7.3 壳在免杀领域的应用

7.3.1 加壳的免杀原理

7.3.2 FreeRes多重加壳

7.4 壳的修改技巧

7.4.1 壳的初级修改

7.4.2 *** 通用补丁

7.5 手工脱壳技巧

7.5.1 手工脱壳基础

7.5.2 SFX自解压法脱壳

7.5.3 出口标志法脱dePack壳

7.5.4 单步跟踪法脱壳

7.5.5 经典的ESP定律脱壳

7.5.6 最后一次异常法脱壳

7.5.7 内存镜像法脱壳

7.5.8 模拟跟踪法脱壳

7.5.9 非完美脱壳后的程序修复

八、免杀技术前沿

8.1 杀毒与免杀技术的发展

8.2 启发式杀毒原理

8.2.1 启发式杀毒原理

8.2.2 启发性标志详解

8.3 针对启发式杀毒的免杀 ***

8.4 主动防御的原理

8.4.1 初探主动防御

8.4.2 主动防御的原理

8.5 针对主动防御的免杀 ***

8.5.1 剖析主动防御的弱点

8.5.2 修改时间攻破卡巴斯基

8.5.3 通过主动防御特征码来突破瑞星主防

8.5.4 手工打造突破主动防御

8.6 与杀毒软件的对抗

九、免杀技术补白

9.1 综合免杀实例

9.1.1 策划安排

9.1.2 设计免杀流程与免杀对策

9.1.3 设计免杀执行方案

9.1.4 按照执行方案执行免杀操作

9.2 免杀中的汉化技术

9.2.1 VB程序的汉化与修改

9.2.2 C程序的汉化与修改

9.2.3 Delphi程序的汉化与修改

9.3 病毒命名规则初探

9.4 关于免杀的几个FAQ

****************************************************

给点奖励分吧……

  • 评论列表:
  •  掩吻寰鸾
     发布于 2022-09-22 12:22:03  回复该评论
  • 的再现。这种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犹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这是一种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与后人的注释两部分构成,但两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部分互为正文和注释。而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