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黑客能改高考志愿吗
- 2、高考志愿被篡改怎么办
- 3、衡水一男生篡改同学高考志愿被拘留,他是如何将同学的高考志愿篡改掉的?
- 4、篡改志愿屡禁不止?专家:报志愿系统存漏洞
- 5、有人恶意修改他人的考研志愿,他是怎么做到的?
黑客能改高考志愿吗
高考关系到千家万户。如果这个没有保障,那就没有公平竞争了。放心吧!祝你好运!
高考志愿被篡改怎么办
万一遇到高考志愿被篡改的事情建议考生四步走:
首先,要报案,多与公安机关沟通;
同时,联系当地教育部门寻找补救 *** 。
当然,在这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支持,这更利于事情的解决。
最后,如果最终无法成功修改志愿,则要搜集证据,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降低志愿被篡改所造成的损失。
避免篡改高考志愿行为的发生: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账号和密码泄露往往是直接原因。这与被篡改者自身疏忽大意有很大的关系。在此提醒: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的密码是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身份标识,应由考生本人设置,并妥善保管。密码设置要有一定复杂度。不能将密码透露给他人,更不要让他人代填志愿。
此外,频现的篡改高考志愿现象,也或多或少折射出当前高考志愿填报环节中存在着隐患,特别是防篡改方面存在风险与漏洞。比如,强制考生修改初始密码,使用动态密码,或者不管是填报志愿还是修改志愿,都额外增加一道短信验证码环节等。
除了增加预防机制以外,对于违法行为的惩治也应该进一步建立和明确。篡改高考志愿的犯罪成本较低,相关法律的缺位或许也是近年来该类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考试作弊已经入刑的背景下,对于篡改高考志愿的行为是否需要在法律层面上进行定性,也值得立法部门思考。
以上内容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两起高考志愿篡改案,都是“同窗”干的!
衡水一男生篡改同学高考志愿被拘留,他是如何将同学的高考志愿篡改掉的?
篡改人吴某和被篡改人周某两人本身就认识,吴某知道周某所有的登录密码都差不多,他觉得周某以前影响过自己学习。为了报复对方,就私自登录他的高考志愿个人账号,将他的之一志愿改成了下流学校,幸好周某在最后的时间自己查看了相关志愿,吴某被抓获后也积极配合恢复相关志愿,没有造成太大损失,最后吴某被行政拘留处罚。
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
吴某的行为不仅犯法,他的心里也有些扭曲,为了不想看到朋友上好的学校,既然做出修改志愿行为。如果朋友没有及时发现,那周某十年寒窗苦读都将成为白费,他的行为很可能毁掉朋友的前途。填志愿不单单是为了上学,主要是完成梦想,一个人的梦想被篡改,这该是多大打击。平时如果觉得朋友影响自己学习,可以把话说明白,现在志愿虽然恢复了,但两人以后可能再也做不成朋友。
怎么防止志愿被篡改?
首先不要告诉任何人填报志愿的登录密码,不要用朋友的电脑填志愿,有些电脑对登录密码有记忆功能,这样做会让有心之人趁机搞破坏。填完志愿后记得截图检查,将截图保存好,在填报志愿最后一天进行核对,现在填志愿有修改机会,但过了填报志愿时间就不能够再修改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时机。
填志愿要注意哪些问题?
志愿是指个人日后想要成为怎样的工作者,不可盲目听取他人意见,对于自己的分数要有所衡量。坚持做到不浪费不高看每一分,对于社会上出钱填志愿的机构不要李慧,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专业知识,他们用去年的分数线给判断今年的志愿去向,换做谁都能做到。
篡改志愿屡禁不止?专家:报志愿系统存漏洞
俗话说“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对许多人来说,高考承载着他们的梦想,是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试考完了,填志愿当然也是一次重要的选择。不过就在近日,浙江、河南却接连发生了两起恶意填报、篡改他人志愿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
让人心痛、甚至愤怒的是,这两起事件,都是同窗所为。一个是因琐事发生矛盾,河南中牟一考生恶意填报同学的志愿;一个是因为自己高考没考好,浙江台州一学生篡改了3名同学的志愿。那么,恶意填报或是篡改他人高考志愿,应该承担什么法律后果?相关处罚是否“过轻”?又该如何加强防范,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呢?
同班同学恶意填报、篡改他人志愿
河南高招志愿填报工作刚刚结束,但中牟县考生刘某今年高考志愿填的并不顺利。按照规定,河南考生填报志愿修改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但是7月1号当天,刘某准备登陆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准备填报志愿时,发现自己的本科一批、二批志愿已被填报,并已被连续修改2次,无法再做修改。刘某立即向当地教育招生部门说明情况,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报警。
经公安机关查明,犯罪嫌疑人系刘某同班同学乔某。因在校期间曾因琐事发生矛盾,乔某在看到刘某的高考填报志愿账号及密码后,进行恶意填报。目前,公安机关正在依法依规处理中。
无独有偶,浙江一名考生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日期截止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考生张某等三人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绩,分别填报了各自院校。几天后,查看自己的志愿时,却发现高考志愿被人篡改了,三人立马向警方报案。警方通过侦查发现,作案者是三人的好朋友陈某,他得知三位同学的成绩出色,担心被取笑就篡改志愿。目前浙江省考试院已恢复三人志愿,陈某被行政拘留10天。
接连发生的两起高考志愿篡改事件,均由同窗所为。相关部门再度提醒,考生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登录密码。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陈大琪:“每次填报、修改或浏览完志愿后,务必点击‘退出’并关闭所有填报志愿期间打开的浏览器窗口,以免他人进行不利于考生本人的修改和信息收集。”
其实,类似篡改考生高考志愿的事情,早已不是之一次被曝光了。近年来,多地都发生了考生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其中既有个别教师为谋利益,篡改考生志愿;也有同窗好友出于个人目的,篡改同学志愿;还有社会人员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志愿填报系统修改考生志愿。
专家:报志愿系统存漏洞
2011年,安徽省37名高考生志愿被篡改;2012年,河南周口14名学生志愿被改,之一志愿均变成山东某职业学院;2014年,江西3名考生志愿被老师篡改……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要数2016年山东连续发生的两起篡改高考志愿事件。其中的一起案例,作案者因篡改了四位同学的高考志愿,还被当地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刑7个月。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是否构成犯罪?可能涉及什么罪名?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没有就单独的一个篡改高考志愿行为来做规定,而是说它是通过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这种行为来实施这样一个犯罪,如果说是符合犯罪构成的话,要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来追究责任了。篡改高考志愿这种事,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它挺极端,很少的一种个例。对于这种个例的话,一般不需要通过单独的立法来进行规制,都是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里面的内容对它来进行规制。”
最重的因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7个月,最轻的只能不了了之。此次篡改3名同学高考志愿的浙江台州学生陈某,被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10天。这一结果被很多网友质疑“过轻”,担心起不到惩罚当事人和警戒他人的目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篡改高考志愿的犯罪成本较低,相关法律的缺位或许也是近年来该类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熊丙奇:“从现实情况来看,因为涉及者都是学生,有人担心,这个学生的前途也受到影响,因此,往往就是采用两个处理办法,一个就是如果篡改志愿产生了严重的伤害后果,那么就是要追究责任,追究刑责。但是往往这个事情出来之后,往往当地教育部门,还有大学采取补救措施,因此也没有产生所谓的具体伤害后果,因此,往往也就从轻处理了。所以说有些时候就是由于这种特殊的高考问题,因此往往就会在这些方面网开一面,反而就是助长了这种以高考为名的违规违法犯罪。”
屡屡发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也或多或少折射出当前高考志愿填报环节中存在的隐患,特别是防篡改方面存在风险与漏洞。在熊丙奇看来,避免学生“被志愿”,技术防范也应该增强。可借助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信息绑定、密码问题保护等技术手段,增强志愿报考系统的严密性,为志愿的填报添加一道“技术防线”。
有人恶意修改他人的考研志愿,他是怎么做到的?
近些年出现了不少被人修改考研志愿和高考志愿的情况,后来有被公安机关调查清楚的,据犯罪嫌疑人自己供述,学信网和教育局相关网站注册账号是由学校统一注册的,初始密码都是使用的身份证后六位,或者是 *** 号码后六位,于是犯罪嫌疑人通过学校社群发布的学生个人信息表格,了解到被害人,个人身份信息,于是就知道了受害人的账号和密码,犯罪嫌疑人用受害人的账号密码登录相关网站,进行胡乱修改以达到报复被害人的目的。
19年出了这么一个案例,河南郑州某高三学生,小张遇到了一件糟心事,高考结束后,成绩出来了,考得很好,学校喊他去填报志愿,学号和教育局相关网站的账号是通过班级群发在群里的,密码是身份证后六位,小张填报完了志愿就等着录取通知书,可是等了很久,却等来一个三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明明自己根本没填这个学校,也没填这个专业,怎么就成这样了,小张首先去学校找了老师问情况,但是老师也不明白为啥会这样,无奈之下,小张登录网站去看,结果是自己的志愿填报被人修改了,在家人和老师的建议下,小张报了警。
警察经过技术手段,找到了登录网站修改小张志愿的人,并且将他抓获,原来修改小张志愿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小张的同班同学小王,小王在班级群看到了小张的学号和身份信息,随即他就出于报复心理,登录了小张的账号,并且将他的高考志愿胡乱修改,本以为无人知觉,可还是被警察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了他的登录IP地址。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每个同学都知道,班级里其他同学的学号和学信网等教育局网站的账号和密码,因为道理很简单,学校习惯把学生的学号和身份信息表格发布在群里,只要是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看到,这要是同学之间有矛盾的,并且有报复心理的,能轻松登录对方账号,进行报复操作。所以自己的学信网和教育局相关网站的初始密码要及时修改,以免他人登录
主要原因和处理建议
一、个人身份信息泄露。
二、没有及时修改教育局相关网站初始密码。
三、如发现被人修改考研志愿和资料信息,及时报警处理。
恶意修改他人考研志愿的,大多数情况是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再加之没有修改网站初始密码,犯罪嫌疑人通过学校社群获得被害人身份信息之后登录被害人网站进行报复性恶意篡改。